關於教養與親子教育裡,常見的迷思。
Clubhouse 漫談之快速摘要
1. 科學無法解決所有的問題,但是可以提供一個比較整體、有根據的建議與方向
2. 重要的是父母是什麼樣的人,而不是去做什麼事
3. 孩子的個性、興趣,有很高的概率會接近父母。所以您可以很容易觀察到孩子的偏好並且輔導他。同時有機會看到自己以前心理的傷痕,跟自己和解。跟自己和解後,世界會變得不一樣。
4. 3000 萬字的差異。多跟孩子說話。可以幫助孩子發展
5. 六歲以前,就是盡量玩。多去探索,不設限制,家長也不要過於干預,就是站在旁邊觀察、輔導即可。這段時間重要的是讓他去玩,不管是學音樂、學畫畫,盡量不要帶有任何目的性。
6. 學外語很好。但是盡量用自己的母語去跟孩子對談。提早學外語很好,但是把錢省下來,以後出國學,也是很有效率的選項。不一定要跟風。不要太在意“不要輸在起跑點”這種說法。
7. 親子共讀很好,閱讀很好。但是也不需要把這件事弄得很痛苦。閱讀沒有一定的教材。閱讀菜單也很好、閱讀 DM 也很好。跟孩子分享您有興趣、您專長的文本,才是重要的。
簡單來說。
每個人都要考慮自己的環境與資源,原則是死的,方法是活的。鼓勵閱讀是好的,但是不需要走火入魔到說一定要讀啥才對。
我家小孩最近在讀「屁屁偵探」,其實不是什麼名著。但是真的很有趣,孩子們好愛。這樣的書,我覺得就很棒。
也歡迎大家幫忙補充。
希望可以減少大家的焦慮。